来源:政知见
撰文 | 李岩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网消息,10月16日至18日,自治区政府分别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谈。自治区主席韦韬、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分别出席。
“广西发布”公号消息,10月18日至19日,自治区政府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分别举行工作会谈。自治区主席韦韬,中国人保董事长丁向群、中铝集团总经理王石磊,洛必德董事长吴新开等出席。

会谈中,韦韬介绍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表示广西当前处在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聚力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
政知君注意到,两场工作会谈中,韦韬均提到了两类重要的金属产业——
-
16-18日的会谈上,他表示,希望国家部委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广西,指导帮助广西探索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发展新路径;
-
18-19日的会谈上,他表示,希望中铝集团发挥独特优势,支持广西铝产业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合作推动广西有色金属、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携手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资料显示,根据颜色,通常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其中,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指除了铁、锰、铬等黑色金属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与黑色金属相比,有色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和耐腐蚀性。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
而所谓关键金属,是国际上近年新提出的资源概念,指当今社会必需的安全供应存在高风险的一类金属元素及其矿床的总称,主要包括稀土、稀有、稀散和稀贵金属。
上海地质学会发文介绍,关键金属具有独特的材料性能,在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尖端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

聚焦有色金属、关键金属,广西资源禀赋突出。
《广西日报》日前发文介绍,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的广西,凭借丰富的矿产储备,扛起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任。
数据显示,在国家36种战略性矿产中,广西有资源储量的达30种,其中有10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5位。2024年,广西有色金属产业产值3937亿元,精炼铜、氧化铝产量均排中国第三,形成“铝、铜、锡、锑”四大优势品种,铟、锗、镓等关键金属占中国行业主导地位。
从产业角度来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与此同时,资源保障能力、高端供给水平和有效需求挖掘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就此,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出台《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9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刚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专题研究广西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会议强调,推动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重点编制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1+2+8”规划体系,即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以及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规划、铝产业发展规划和八个具体实施方案;高质量打造南丹关键金属综合试验区,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为全区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树标杆作示范;组建一家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发展国有企业集团,开展资产评估,优化股权结构,加快完成集团组建并投入运营。
政知君还注意到,在此番来京进行会谈前,10月15日,韦韬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
会议审议《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十五五”规划》《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年)》,强调要自觉站在国家发展大局高度,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统筹推动涉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关键金属产业转型升级。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国家层面定下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自治区层面出台了配套规划和方案。而聚焦落地举措,广西也已在第一时间开始动作。
《广西日报》发文称,目前,广西正以打造河池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为突破口,推动有色金属、关键金属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0月16日,五届河池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暨南丹试验区建设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建设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河池市行动方案和南丹县实施方案,标志着南丹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会议要求,要深入开展“小散乱”综合治理,深化矿权整合改革,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要着力打造中高端产业链条,用好现有存量资源,挖掘更多增量项目,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招引一批“采选、加工、治理”一体化项目落户试验区,拓展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实现从“卖资源”到“卖产品”的高端化转变。要守住绿色发展底线,坚决打好涉重金属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战、持久战。要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对接合作,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高端智造转型。
责任编辑:刘光博